组合港构建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最新信息

组合港构建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2023-09-19 10:06:00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软硬联通加速推进,深江合作也越发密切,一大批优质深圳企业选择落户江门,而江门企业经深圳港口出口的需求同样较大。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把深圳枢纽港与珠江沿线支线港联通起来,形成“两港如一港”的港口群格局,构建起一条优势互补、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今年6月12日,随着“江门高新—深圳蛇口”航线开通,江门正式加入大湾区“组合港”大家庭,成为新阶段深江合作的又一重磅成果。
  这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水平,增强江门港口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持续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的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已经走过了资本积累和产能扩张的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能级和货物吞吐量规模已名列世界前茅。在大发展的同时,拥有共同腹地和市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建设、功能同构和生产结构趋同等问题。“组合港”作为一种成熟的港口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比如,西欧目前形成了以鹿特丹枢纽港为中心,以安特卫普港和汉堡港两个干线港为两翼,一系列专业港和小港为补充的组合港格局,港口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已成功构建以深圳港为枢纽港、内河港口为喂给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通过枢纽港与喂给港两地码头企业一体化运营,促进深圳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江门等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深度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功能组合的港口合作关系,必将推动江门港口竞争力整体提升。
  这是充分发挥深圳国际航运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江门港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2022年,深圳港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全球排名第四,累计国际班轮航线达295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深圳港有丰富的远洋船舶航线资源,但仍然存在港口后方陆域面积较小、港区集装箱堆存区域紧缺与周边配套不足等问题。江门是海洋资源大市,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占全省的1/6,海岛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时拥有发展腹地广阔、区位承东启西等比较优势,发展港口经济得天独厚。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不仅解决了深圳港发展面临的腹地重叠、堆场不足等问题,还可以发挥深圳港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推动江门港口与深圳港口在资本、业务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江门港口实力,同时积极承接深圳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壮大的“溢出效应”,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江门港口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促进江门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国内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江门跨境贸易发展迅猛,是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但受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缺乏深水港口等因素影响,大型远洋货轮无法直接抵港装卸货物,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须通过驳船由深圳等枢纽港口转运,货主需要在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导致物流、时间成本上升。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为企业提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精简流程的同时,还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以江门高新港与蛇口港之间为例,利用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从本地企业装箱到枢纽港装船出运的平均时间由5天缩短至2天,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300元,并大大减轻支线港、枢纽港堆存压力,为贸易、航运、港口等企业外贸业务提质增效,极大地提升了江门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水平。
  新阶段需要新担当,新阶段呼唤新作为。今年8月,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航空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接下来,江门要继续聚焦支持和服务“双区”建设,以建设广东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为目标,持续优化物流通关监管流程,形成更加完备、科学、便利的监管体系,同时推动本地港口企业加强与深圳港合作,扩大“组合港”朋友圈,提升港口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深江合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科负责人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组合港构建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